麥當勞的避稅快餐,搞成了逃稅
就營業(yè)額而言,美食大國法國占據(jù)麥當勞的全球第二大市場。麥當勞在法國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繳納的稅收卻不升反降。為此,法國稅務局對麥當勞展開審計,以逃稅定性。麥當勞訴至法院,最后法國稅務局借助歐盟的力量迫使麥當勞就范,2022年5月31日各方達成和解協(xié)議,麥當勞同意補稅罰款合計12億歐元。
2022年6月16日,巴黎法院批準了以上和解協(xié)議。根據(jù)巴黎法院公告,以上和解協(xié)議一方為法國財政檢察官,另一方為麥當勞。麥當勞一方共有三家實體,分別是:
注冊于法國的麥當勞法國公司(McDonald’s France SA,簡稱“MSA”);
注冊于美國的麥當勞法國系統(tǒng)公司(DcDonald’s System of France LLC,簡稱“MSF”)
注冊于盧森堡的麥當勞盧森堡房地產(chǎn)公司(McDonald Luxembourg Real Estate S.A.R.L.)
一、門店賣漢堡,公司賣IP
麥當勞公司(McDonald’s Corporation, 簡稱“MC Corp”)于1964年成立于美國,目前在全球運營3萬8千間餐廳,其中約80%為加盟店,20%為自營店。自營店由麥當勞的子公司經(jīng)營,目前大約有400家子公司。加盟店則為第三方實體,向麥當勞支付許可費。2017年麥當勞營業(yè)收入228億美元,其中127億為自營店營業(yè)收入,101億為來自加盟店的許可費收入。
與可口可樂一樣(請參考你喝的不是可樂,是稅務籌劃),麥當勞最重要的資產(chǎn)是IP?!胞湲攧隗w系”,包含技術訣竅以及商標,當初由MC Corp擁有。1990年MC Corp與MSA及MSF簽訂了一個為期20年的《主許可協(xié)議》,向其許可使用“麥當勞體系”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產(chǎn)權,許可費相當于法國子公司和加盟店營業(yè)額的5%。MSA及MFS則轉手將“麥當勞體系”分許可給法國境內子公司和加盟店,分許可費相當于其營業(yè)額的20%。
1994年MC Corp將部分無形資產(chǎn)所有權轉讓給了麥當勞國際產(chǎn)權公司(McDonald’s International Property Company,簡稱“MIPCO”)后,MIPCO取代MC Corp成為主許可方,相關安排如下圖所示。
二、加上一層,收費翻倍
MC Corp與MSA及MSF之間的《主許可協(xié)議》預計于2009年到期。這個時間節(jié)點臨近時,麥當勞聲稱要對無形資產(chǎn)實行集中管理。2008年,麥當勞在盧森堡成立了麥當勞歐洲特許公司(MCD Europe Franchising S.a.r.l.,簡稱“MEF LU”或者“MEF”),并計劃在IP許可架構中加上MEF這一層。
原先的《主許可協(xié)議》到期后,MEF 與MC Corp以及MIPCO簽訂了兩份協(xié)議,均自2009年1月1日起生效:
其一是《購入?yún)f(xié)議》。根據(jù)該協(xié)議,MEF 從MC Corp以及MIPCO手中買入其現(xiàn)有以未來開發(fā)的無形資產(chǎn);
其二是《成本分攤協(xié)議》;根據(jù)該協(xié)議,MEF 從MC Corp以及MIPCO手中取得了分許可“麥當勞體系”的權利。該協(xié)議下,MEF向MC Corp以及MIPCO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在2009年為5%,隨后逐年降低,至2017年降至1%。
自此,MEF 擁有了”麥當勞體系“及相關無形資產(chǎn)的受益所有權,MSA和MSF不再向“MC Corp支付特許權使用費,轉而向MEF LU支付特許權使用費。原先MC Corp直接向法國提供無形資產(chǎn),現(xiàn)在是繞道盧森堡向法國提供。請參見下圖。
繞道盧森堡不是為了繞開馬奇諾防線,而是為了繞開法國稅。法國企業(yè)所得稅率當時高達33.3%。麥當勞想把法國的利潤轉移到盧森堡,節(jié)省法國稅。
盧森堡名義上稅率為28.80%(指2012年稅率。2013年上漲至29.22%),說起來也不低,但是盧森堡的稅法中有多項免稅優(yōu)惠,加之執(zhí)法層面有意放水,實際稅負為零。
一邊是法國稅率33.3%,另一邊是盧森堡零稅負,麥當勞當然想讓盧森堡公司多收錢,多盈利。原先MSA和MSF要向MC Corp支付營業(yè)額5%的許可費,現(xiàn)在向MEF 支付許可費,比例提高到10%。
MSA和MSF支付到境外的特許權使用費加倍了,你考慮過法國稅務局的感受嗎?這就好比一個漢堡原來賣5塊,現(xiàn)在你坐地漲價到10塊,你不怕被消費者噴死?麥當勞懂得消費者心理,當然不會這么做,每次漲價都會說產(chǎn)品升級了。原來那個叫漢堡,現(xiàn)在這個叫巨無霸,內容不一樣,價格當然也不一樣。對稅務局則會這么講道理:這個特許權使用費原來收5%,不負擔無形資產(chǎn)開發(fā)支出;現(xiàn)在收10%,承擔無形資產(chǎn)開發(fā)支出。也是就說,無形資產(chǎn)開發(fā)支出原先由MSA和MSF自行承擔,現(xiàn)在改由MEF 來承擔,承擔方式就是按MSA和MSF的無形資產(chǎn)開發(fā)支出加成5%向其付費。
三、不是避稅是逃稅
這么容易就避稅了?天上不會掉漢堡。法國稅務局隨即對麥當勞開展調查,調查期間為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3月16日。調查結果,法國稅務局認為許可費從5%上升到10%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
MSA和MSF辯解說,2009年以來利潤水平增加很快,公司的稅收負擔已經(jīng)很高了,特許權使用費加倍后利潤水平還在合理區(qū)間內。
法國稅務局說,然并卵,你們倆的問題不是利潤水平問題,也不是轉讓定價問題。MEF LU沒有經(jīng)濟實質。這不是避稅,是赤裸裸的逃稅!MSA和MSF構成犯罪,MEF則構成同謀犯罪。
這個說法似曾相識。中國的稅局遇到類似的案件也是這么說的(請參考紙糊的離岸公司,稽查的重錘壓頂)。本案和中國的那個案例有很多共同點:外在表現(xiàn)都是離岸公司沒有經(jīng)濟實質,主觀動機都是想節(jié)稅,做法上都不肯把架構做實,認知上都把稅務籌劃看成了點子,沒有考慮配套措施。這些共同點都可以歸結為一種快餐思維。
麥當勞不會輕易認輸。2014年5月27日及10月2日,一家負責餐廳運營的麥當勞法國子公司 McDonald’s Ouest Parisien (簡稱“MOP”)在凡爾賽法院就法國財政檢察官的逃稅指控提起了訴訟,2015年12月17日MOP又追加訴訟至針對其它指控。2016年1月4日凡爾賽法院開始調查。2016年1月12日,凡爾賽法院駁回了MOP的起訴要求。
法國政府乘勝追擊,擴大指控事項范圍。2016年11月15日,法國財政檢察官指控MSA和MSF在2009年向MEF轉讓無形資產(chǎn)的價格也偏低,也構成逃稅。但是這個問題因證據(jù)不足,后來就沒有繼續(xù)追究。核心問題仍然聚焦在特許權使用費上。
本案涉及美國、法國、盧森堡三國,包含多種博弈;加之獨立交易原則方面的事情從來就不容易說清楚,查這種案子不容易,十年八年結不了案很正常。法國政府要從哪里突破呢?
四、歐盟下場參戰(zhàn)
但凡是跨境避稅,背后必定有一國放水。本案中明顯就是盧森堡在放水。法國政府要讓麥當勞就范,先要降伏了盧森堡。鑒于法國在歐盟中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目的可以借助歐盟來實現(xiàn)。
根據(jù)《歐洲聯(lián)盟運作條約》和《歐洲經(jīng)濟區(qū)協(xié)議》,歐盟成員國不得對任何企業(yè)提供國家資助從而扭曲公開競爭(請參考難啃的蘋果(五)-- 歐盟挑起六方大戰(zhàn))。任何一個成員國如果存在這類嫌疑,歐盟委員會有權對其展開調查。
政府對企業(yè)放水,一般是通過稅收裁定的方式來實現(xiàn)的。2013年6月19日,歐盟委員會請盧森堡政府喝茶,客客氣氣地想了解一下以往稅收裁定是怎么做的。隨后根據(jù)盧森堡政府提供的信息,歐盟委員會圖窮匕見地聚焦到麥當勞,于2014年6月24日要求盧森堡政府就針對麥當勞的所有稅收裁定提供信息。
盧森堡2014年8月4日提供的信息顯示,盧森堡曾經(jīng)于2009年3月30日針對MEF出具了SA38945號稅收裁定,并于同年9月17日修改了該項裁定。2015年12月3日,歐盟委員會正式立案調查以上裁定。
經(jīng)過廣泛收集證據(jù)聽取各方意見,2018年8月19日歐盟委員會決議判定以上裁定不構成國家補貼。篇幅所限,這里不做展開,請留意下一篇文章。
五、避稅易扯皮,逃稅好定案
麥當勞贏了歐盟的國家資助調查,但輸了底氣和人氣。歐盟的調查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并且向世界公布了真相:MEF缺乏經(jīng)濟實質,只有屈指可數(shù)幾名員工;MEF是盧森堡稅務居民,但并未向盧森堡納稅;MEF還在瑞士和美國設立了分支機構,但也從未向瑞士或者美國納稅。
2015年BEPS行動成果(請參考國際稅收的“當鋪思維”是如何垮掉的?)發(fā)布之后,聲討跨國公司避稅行為的聲浪不絕于耳。面對這種態(tài)勢,麥當勞意識到眾怒難犯,否則聲譽壞了,生意就不好做了。2020年MSA和MSF向法國稅務局提起雙邊預約定價安排磋商請求。磋商結果,法國稅務局確定MSA,MSF以及MEF 在2009年到2020年期間逃稅469,781,538歐元。麥當勞同意補稅。
2022年5月31日各方基于以上磋商結果達成和解協(xié)議。和解協(xié)議仍舊按逃稅定性。其中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3月16日定性為普通逃稅,2012年3月16日之后則定性為嚴重逃稅。逃稅為刑事犯罪,應處以公共利益罰款,罰款按違法所得的30%計算。和解協(xié)議確定違法所得按確定犯罪之日前三年的營業(yè)額,且不高于稅款計算。計算下來,麥當勞應繳納罰款共計508,482,964歐元。
此外,根據(jù)和解協(xié)議三家麥當勞公司還要向本案的受害者即法國稅務局賠償損失共計264,067,964歐元。以上稅款、罰款和賠償合計超過12億歐元。至此本案落幕,法國完勝。
六、避稅快餐遇到反避稅法國大餐
麥當勞2009年做的這種無形資產(chǎn)集中化,在當時頗為流行,但是流行即危機。采用這一類方案的跨國公司,在2015年BEPS行動計劃出臺之后,很多遭到了多國稅務機關的清算,大額補稅的案例屢見不鮮。
所有的稅務方案都會經(jīng)過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大餐階段:天才的創(chuàng)意外加用心的實施,很精致回味無窮。但是好景不常,跟風的蜂擁而至,會把這個方案做成產(chǎn)品來賣,這就進入了第二階段。這個階段類似于餐飲工廠化,就是快餐階段??觳碗A段質量下降,就離集體翻車不遠了。麥當勞的做法較為激進,在新設的盧森堡公司幾乎沒有經(jīng)濟實質的情況下,收費翻番,這就是快餐階段的典型特征,其結局也在情理之中。
本案中法國稅務局十年堅持,韌性十足;借助歐盟施壓,措施得力;然而本案最為最可圈可點的地方,則是以逃稅定性,占據(jù)道義上的制高點,奪得主動權。綜合以上,本案內容豐富,精彩紛呈,法國稅務局的表現(xiàn)堪比一出經(jīng)典的法國大餐。
(正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