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密與稅務合規(guī)”難兩全 瑞銀被處創(chuàng)紀錄罰款
近日,全球最大財富管理銀行之一瑞銀集團(UBS),被巴黎法院指控“非法招攬客戶”“涉嫌為非法所得洗錢”以及“幫助客戶隱瞞財產逃避納稅”等罪名,法院認為UBS非法幫助法國客戶隱瞞資產高達數十億歐元。巴黎法院勒令瑞銀集團除了支付37億歐元罰款,還得向法國政府支付8億歐元賠償金,瑞銀集團需繳納的這筆總額高達45億歐元的罰款被法國媒體稱為是創(chuàng)紀錄的數額,幾乎與瑞銀集團2018年全年的凈收入持平。對于指控的罪名和罰款,瑞銀集團表示不予接受,決定繼續(xù)上訴。
終結保密傳統(tǒng):自動交換信息勢不可擋
作為世界第二大私人財富管理機構,瑞銀集團于1998年合并而成,累計為全球400多萬個人和企業(yè)提供財富管理服務,總部設在享有“富人藏金之地”稱號的瑞士。眾所周知,瑞士是世界7個永久中立國之一,即使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存放在瑞士的存款依舊安然無恙,因此瑞士成為富人保全財產的首選之地。早在1931年,瑞士就通過銀行保密法,瑞士的銀行一律奉行對客戶所有信息保密的宗旨,即使是稅務局、法院、國家元首也無權調取銀行客戶的信息,得益于保密傳統(tǒng),瑞士吸引了全球1/4的財富。
然而,作為富人的避稅天堂,甚至是全球金融動蕩的隱患,越來越多的國家對瑞士的銀行保密法產生懷疑,瑞士的銀行業(yè)逐漸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在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后,歐洲各國稅務部門下定決心聯(lián)合打擊全球范圍內的金融犯罪,最終迫使瑞士終結銀行保密傳統(tǒng)。2014年,瑞士政府簽署《銀行信息自動交換國際公約》,承諾與其他90多個約定國分享更多賬戶信息,讓金融犯罪無處遁形。
據了解,瑞銀集團在金融非法操作方面屢有“前科”,僅在美國境內就曾支付過相當多的罰款。2009年,為了與美國司法部達成一項延期起訴協(xié)議,瑞銀集團主動承認曾幫助美國客戶隱瞞賬戶財產,幫助他們逃稅的罪行。2012年,瑞銀集團承認存在利率操縱問題,并向美國、英國和瑞士監(jiān)管機構支付15億美元罰款,這成為當時美國對銀行處以的最大罰款之一。2018年,瑞銀集團還身陷美國司法部提出的關于集團幫助客戶出售住宅抵押貸款,以支持非法證券交易的訴訟。
此次瑞銀集團涉嫌稅務欺詐的案件源于前員工的舉報。瑞銀集團前職員布拉德利·比肯菲爾德早在2008年就曾揭露過瑞銀集團幫助客戶逃稅的內幕,但無人問津。他并沒有放棄,而是撰寫了《路西法的銀行家:我是如何摧毀瑞士銀行保密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繼續(xù)曝光瑞銀集團幫助客戶逃稅的違法行為。此書一經出版,立刻引起了法國檢察院的注意,隨后調查人員找到了案件的重要線索。
針鋒相對:瑞銀集團與法國檢方各執(zhí)一詞
得益于瑞士對銀行保密原則的取消,如今各國稅務部門可以調取涉嫌金融犯罪的嫌疑人在瑞士銀行的賬戶信息以追蹤線索。就瑞銀集團案件而言,法國國家金融檢察官辦公室調查了法國2004年~2012年流向瑞士的資金詳情,認定瑞銀集團及其法國子公司涉嫌用“陰陽賬本”幫助富人轉移財產、逃避稅款,同時涉嫌以非法方式招攬業(yè)務,以幫助藏匿財產為誘餌引導客戶。
據調查人員了解,瑞銀集團法國子公司曾多次派遣員工通過舉辦高爾夫球、狩獵或音樂會、藝術展覽等活動向富有的企業(yè)高管或運動員招攬業(yè)務,以可避稅作為銀行特色服務說服他們把錢放在瑞士。經統(tǒng)計,2004年~2012年,法國客戶在瑞士非法藏匿的資產約達100億歐元。因此在此案中,巴黎法院以非法幫助母公司提供客戶的罪名起訴法國子公司。
客戶在將財產交給瑞銀集團以后,瑞銀集團就開始著手對客戶的財產籌劃管理。據了解,瑞銀集團法國公司有一個賬本專門裝訂著名為“牛奶券”“牛奶罐”的票據,實際上這都是客戶資金的別名,瑞銀集團以“牛奶券”來實時跟蹤“牛奶罐”,“牛奶罐”匯總資金的總額。銀行雇員幫助客戶以匿名或子虛烏有的姓名開設新的瑞銀賬戶,將財富悄然轉移到賬戶上,不用繳納任何稅款。在調查人員看來,這樣一個賬簿的存在證明,瑞銀集團有一個非公開的平行的財富會計系統(tǒng),將財富轉移的過程藏匿在正常資金賬目以外,同一個客戶,兩套賬本,逃避稅款。
對于巴黎法院的指控,瑞銀集團不以為然。對于幫助客戶隱匿財產逃避稅款的罪名,瑞銀集團的辯護理由是,這完全是客戶的個人行為,客戶誤導銀行合規(guī)工作人員,告訴工作人員他們已經向稅務部門申報了這些資產并納稅,但印證辯詞的證據,瑞銀集團卻一直無法提供。
瑞銀財富管理副主席羅伯特在巴黎法院庭審中代表瑞銀集團出庭。他在法庭聽證會上不止一次公開表明,應該由客戶而不是銀行來承擔對稅務部門的責任。對于前員工的舉報,羅伯特表示之前對他們進行過調查,稱他們不可信。此番言辭直接引起了法官克莉絲汀·克林克的反擊,在她看來,這正好足以說明瑞銀集團可能已經存在相當嚴重的招聘腐敗問題。
瑞銀集團法國子公司的頭號人物得法耶同樣拒絕接受指控。在他看來,定罪依據只是來自前雇員的直接指控,缺乏公信力,而且由巴黎法院來完成裁決也完全是可能基于法國對瑞士的偏見。他認為,相較于瑞士的稅收制度,法國的稅負高是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而瑞銀集團的業(yè)務只是提供“瑞士法律框架下合法的、標準的財富管理服務”。更讓他言辭堅定的一點是,法國檢方目前尚未能提供任何一個客戶的姓名或賬號信息,來佐證瑞銀集團確實存在稅務欺詐的行為。
對于非法招攬客戶的指控,瑞銀集團高管赫夫·達倫表示,客戶之所以在眾多銀行中選擇瑞銀集團做財富管理,是因為一批精英銀行家組成的服務團隊有助于財富的增加。瑞銀集團在管理規(guī)定中明文寫道,任何員工以非法手段尋找新客戶,一經發(fā)現,當場解雇,根本不存在招攬的黑幕。
2007年~2009年,接替得法耶掌控法國子公司的鮑德里在法庭上公開懷疑法國客戶很有可能是在得知法國稅務部門已經開始追繳海外稅款后,堅持選擇將財產轉移到瑞士銀行。他認為,調查期間,法國檢方只發(fā)現了一張“牛奶券”,就指控瑞銀大規(guī)模欺詐,顯然無法成立。
孰輕孰重:保護隱私與遵從稅法的邊界
調查過程長達7年之久的瑞銀集團案件之所以受到社會廣泛關注,除了因為巨額的罰款,還因為它的裁決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裁決”,法國政府律師高德克表示,這將為涉及稅務欺詐、洗錢等類似金融犯罪樹立一個法律先例。世界很多跨國公司都在密切關注案件的進展,他們希望從裁決的結果中探到法律對于金融業(yè)規(guī)范的邊界與底線。
瑞銀集團曾嘗試過與法國稅務部門達成和解,但是對于罰款金額一直未能達成協(xié)議。法國政府律師本杰明認為,如果瑞銀集團在最終裁決時被定罪,并勒令繳納巨額罰款,這就會讓其他相同處境的金融機構迫切地與政府尋求和解,如果沒有定罪或是罰款數額很小,那么這些公司就會考量一個問題,就是與其直接接受可承受的罰款,不如繼續(xù)在媒體和公眾的關注下與政府周旋,以極小的金錢代價去試探金融業(yè)隱匿財富的邊界,這無疑是令人恐慌的賭博。2018年,匯豐控股就曾與英國皇家稅務和海關總署談判,以支付2.5億歐元結束了一宗金融賄賂案件,法國巴黎銀行、摩根大通也都曾以罰款與美國政府達成和解協(xié)議。
瑞銀集團堅持認為自己是在合法的條件下為客戶管理財富,實際是利用瑞士的銀行保密法隱匿財富,為客戶保護隱私而逃避稅款,以稅款換利潤,這對于所有金融行業(yè)的服務規(guī)范都有誤導嫌疑。面對巨額罰款,瑞銀集團不予接受,要堅持上訴,甚至揚言要撤出法國,讓巴黎失去成為歐洲未來新金融中心的可能。盡管私人財產神圣不可侵犯,但是當對私人財產的過度保護甚至隱瞞給全球金融環(huán)境帶來威脅時,稅法或更廣意義上的法律遵從是完全必要的。與其他國家分享更多賬戶信息,自動進行信息交換也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金融業(yè)甚至法律界關切的熱點話題。
(2019年3月12日 舒暢)